《寂靜的春天》在世界環保風潮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,這本跨世紀的環保經典作品,啟發人類對於環境議題的重視與關心,是本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。作者瑞秋‧卡森(Rachel Carson)是美國蜚聲國際的自然文學作家,更是當代環境保護主義的先驅。1962年出版了影響整個世紀的生態著作-《寂靜的春天》,引起人們對於DDT(化學名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)濫用的重視,美國《時代雜誌》更將她列入二十世紀百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。
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,不得不驚訝於作者的生花妙筆,將複雜難懂的科學知識,轉化成淺顯易懂的文字敘述。本書的內容摘要大致如下:
一開始作者以美國中西部小鎮為背景,敘述這個小鎮從一整年都有賞心悅目的花朵,悅耳的鳥叫聲,到後來變得寂翏、生機盡斷之轉變,一切主因是人類。人類的出現,改變了世界的本質,地球上的生物是經過長久的時間適應才與環境達到平衡的。但是跟隨著人類的性急、輕率步伐不斷的造出了許多自然界所沒有的東西,例如:殺蟲劑的濫用,改變了生物的生存,也改變我們生存的環境。DDT發明後,由於除蟲效果卓著,於是立即被大量的使用,除了除蟲劑的出現,也出現了除草劑…。在蟲子產生抗藥性後,用量也就隨之愈來愈大,人類因而得使用更具毒性的「阿特靈」、「茵特靈」、「巴拉松」…等,間接破壞了大自然中的水、土壤、植物,更影響人類的健康。最嚴重的是人類使用的化學藥劑,造成了生態的不平衡,而大自然以反撲的力道展現其無法抗拒的平衡方式,害蟲抵抗噴藥毒性的能力隨著適者生存的演化而更形強悍,因此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世界觀,放棄人類至上的觀念,並且要從自然環境的許多狀況中,找尋較經濟的方式去限制生物的繁殖。
讀完這本經典作品後,除了開始反思人與環境間的互動關係之外,作者瑞秋·卡森克服撰寫此書的種種困難,皆是我從此書中得到最大的收穫及啟示。
作者瑞秋.卡森從一位海洋科學家轉換成作家身份,仍不忘科學家求證實驗的本色,當她發現DDT可能對生態造成危害時,決定將此公諸於世。她開始不眠不休地搜集所有相關的研究數據,證明DDT對生物具有毀滅性的殺傷力,在撰寫《寂靜的春天》的同時,也遇到許多挫折,喪母之痛,癌症纏身,還有更多來自外界對她的批評聲浪,包括生產殺蟲劑的化學公司阻撓書籍的出版。眾多壓力之下,但瑞秋.卡森仍堅信自己的理想在有限的生命大聲疾呼。還記得大學畢業時,教授我行政法的仉桂美老師,曾勉勵我們這些政治學系的學生們─ 政治應是熱情加理性,尤其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,才不會容易迷失方向。從作者瑞秋.卡森的背景中,更能體悟仉老師這一席話中的道理。
書中講述人與環境之關係及互動過程,可以看到人類不斷想控制自然的結果,卻使生態破壞殆盡,也在不知不覺間累積毒物於自身甚至遺禍子孫。此書不僅把人類從用化學物質毒害地球的危機中喚醒,也提醒後人面對及處理環境問題時,人類應該改變人類至上的世界觀,尊重大自然與生態系法則。
若您喜歡我的文章,請幫我拍拍手,點擊下方的綠色拍手圖示後,登入 FB 或Google,再按綠色拍手圖示5下,就能化讚為賞,實質鼓勵Jun繼續創作。